佛教:「夫婦本是前緣,兒女原是宿債」為什麼這麼說? 冥冥之中「都是一種因果關係」讀完你就懂了

人們常說百因必有果,佛教中說的因果輪迴,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原因和結果。

這個在佛教中經常有被提到,因果輪迴伴隨著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因果輪迴幾乎概括生活中所有的方面,包括人的姻緣,家庭關係,朋友關係,甚至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等等,在冥冥之中都是一種因果關係。

南懷瑾曾經提到杭州城隍廟的一副對聯:

夫婦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子女原宿債,討債還債,有債方來。

並且說,城隍廟的這副對子,將整個人生因緣的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內了。

所謂「前緣」「宿債」,好像是非常陳舊的觀念,其實那只是古人一種比喻的說法,和我們今天對家庭倫理關係的看法並沒有多少距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說我國是最有家庭觀念的民族之一,父母健在,夫妻和睦,幾個兒女,平平安安,這就是國人的天倫之樂。

夫婦本是前緣

諺語說:「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世間男女無數,能結為夫妻的真的是一種前緣,「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真的要好好珍惜!

一日夫妻百日恩。生活中還是多想對方的好處,原諒對方的不足,夫妻就像一雙筷子,合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傳統文化歷來注重婚姻的持久,《周易》上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中一對夫妻的約定:與你緊握雙手,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是這個約定使得多少夫妻度過艱難,繁衍生息,並由家及國,使得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以國家形態傳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種延續幾千年的民族。

古人云:「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夫妻同道,自然要互相分擔,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夫妻本是同林鳥」,夫妻是應該共命運的。

人生旅途不可能事事如意,當一方遇到煩惱時,另一方應以溫柔來撫慰對方的心。一份憂愁若兩人分擔,憂愁只有一半。

漢字中最有內涵的一個字是「安」。

「安」字,上面一個寶蓋頭喻義為家,就是告訴男人,家裡有一個女人,你的心裡才能安寧。古人說,「妻賢夫安」,可以說就是對這個字的深刻解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說丈夫是家裡的頂樑柱,那麼妻子就是家裡的風水,決定著家庭未來的路。

古人云:「妻賢夫自良。」

妻子賢惠,丈夫有「賢內助」,家庭和睦,丈夫沒有後顧之憂,事業自然容易成功。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平安,後代能否成材,跟這個家庭中的女主人的一言一行有著很大的關係。

以《周易》的觀念來說,女人有坤德,厚德載物,有了厚德,才能承載家庭的繁榮,孝順老人,相夫教子;乾剛坤柔,女人以她的善良溫柔,以她的母性撫養子女、善待他人。

子女原是宿債

古人說:「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古人又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前流行一句話,「父母的愛,就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曾國藩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而當今有的父母把衣服給孩子穿好,把碗筷端到孩子面前,把錢塞在他們手裡。然後對他們說:看,是我辛苦地在養你!

在父母日復一日的施捨中,他們慢慢失去自信,失去尊嚴,失去生存的能力。

然後父母又會大聲說:你怎麼這麼沒有出息?你為什麼啥都不會做?難道你將來還要我們養你?

甚至孩子早已經成年,有的父母還要安排和干涉孩子的工作、戀愛和婚姻,嘴裡念叨著:「我不放心!」其實只是一種愚蠢的控制欲。

孩子來到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們確實弱小,但他們不是弱者;他們確實需要幫助,但絕不是施捨;他們不光要得到關愛,他們更需要得到希望和夢想。

讓他們從小學會自立,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有展示自己的信心,讓他們在驕傲中長大,在自尊自愛中長大!


參考來源:www.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