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生下孩子,母親去看望,走到門口聽到笑聲,母親把門踹成兩半

導語:女兒生下孩子,母親去看望,走到門口聽到笑聲,母親把門踹成兩半

文/沐風

讀者來信情感故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1

李嵐剛剛在醫院做完胎檢,一切指標都顯示正常,大夫叮囑她要多吃蔬菜和肉,加強胎兒營養,李嵐微笑的點點頭。從醫院出來後,微風拂面,陽光很溫暖,可是李嵐的心情卻怎麼也好不起來。

這是她第六次自己來做胎檢,其實每次李嵐都想讓丈夫靳飛陪著她去,可幾乎每次丈夫都找各種藉口,有一次,李嵐生氣的跟丈夫吵了起來,說每次去醫院,見到其他孕婦都是自己丈夫親自陪同,她卻始終是一個人。

沒想到靳飛來一句:不就懷個孩子麼,有這麼矯情麼?哪個女人還不懷孩子了?這句話瞬間就像一盆冷水,潑在了李嵐的身上,自從那以後,她對靳飛也不指望了,現在李嵐只求自己能平安生下孩子就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家,李嵐看婆婆跟往常一樣也沒準備飯菜,她親自下廚給自己做了兩道菜,下午靳飛打來電話,說他晚上有應酬,回不來,李嵐冷笑一聲,他哪是去應酬,分明就是去和他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及時行樂。

晚上,李嵐在臥室看書,母親不放心,結果又打來電話,李嵐突然覺得很幸福,不管在哪裡,母親永遠都是那麼疼愛自己,可是自從遠嫁後,李嵐只對母親報喜不報憂。

02

這段婚姻畢竟是她自己選擇的,現在不管受到什麼委屈,她都要打爛牙往自己肚子裡咽,說起李嵐和靳飛,他們曾經是大學同學,靳飛其實長得很一般,不過有一張巧舌如簧的嘴,他總是能把李嵐哄得特別開心。

大學畢業後,靳飛想回老家,可是李嵐也想回自己父母身邊,兩個人發生了分歧,半個月後,靳飛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竟然讓李蘭下定決定,跟著他去他的家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父母第一次見靳飛,就沒看中眼前的這個女婿,母親說李嵐自身條件這麼好,家裡又不是沒錢,為什麼要找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男人呢?況且靳飛家在農村,又是單親家庭出身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聽到母親這麼說,李嵐著急了,說:媽,我就是愛他,現在我眼裡只有他,如果你不讓我嫁,那我這輩子就不結婚了。

俗話說的好,戀愛中的女人都是傻子,李嵐也不例外,母親因為這件事兒還氣得住進了醫院,後來,兩個人還是衝破一切阻力走在了一起。

結婚前,李嵐見過一次婆婆,婆婆是個很聰明的女人,知道李嵐家條件好,連連點頭答應了這門婚事,只是談到彩禮的時候,婆婆說只能給3萬,再多一分沒有。

婚禮當天,母親悄悄給李嵐塞了一張銀行卡,說裡面有30萬,那是母親和父親一直給她攢的嫁妝,母親說讓李嵐在城裡付首付買套房子,李嵐抱著母親,感動的流下眼淚。

0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買房的時候,還是出了一些狀況,李嵐想把房子落在自己名下,畢竟首付都是自己出的,誰知丈夫和婆婆知道後,瞬間炸毛了,婆婆說房貸她兒子以後也要還,一個家庭需要兩個人付出,憑什麼房子連她兒子的名字也不寫?

就這樣,李嵐頂著壓力,還是把丈夫的名字加上了,可是丈夫自從工作後,不求上進,每個月賺3千,還不夠自己開銷,李嵐氣得不知所措,貸款還是她掙錢還,不過這件事兒她一直沒跟敢跟母親說。

因為買的二手房,李嵐和丈夫很快住了進去,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婆婆也嚷嚷著要進城生活,丈夫就把婆婆接了過來,李嵐也沒辦法。

可是自從婆婆來家裡後,李嵐才發現,她真的很難伺候,每次婆媳之間有矛盾,丈夫總是站在婆婆那一邊,說那是他媽,言辭之中都是對李嵐的不滿,靳飛還說李嵐不懂事,不敬重老人。

懷孕期間,婆婆每天都出去跳廣場舞,李嵐白天忙工作,晚上回來還有挺著大肚子給一家人做飯,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生產,李嵐平安生下一個女兒。

04

誰知婆婆去醫院看了一眼她,就走了,李嵐知道靳飛是家裡三代單傳的獨生子,婆婆一直希望她生個兒子。

坐月子,李嵐想讓婆婆伺候她,誰知婆婆心中不樂意,最後李嵐說給婆婆5千塊,婆婆總算是應承了這件事兒。

生下孩子,母親一直不放心,昨天,母親從老家買了些東西就去看女兒,可是剛走到女兒家門口,屋裡傳來一陣笑聲。

婆婆:大姐,你就帶著兩個孫子好好在我家住著,這房子的房產證上可是有我兒子的名字,房子也有他一半。

親戚壓低聲音說:妹妹,你兒媳會不會對我們有意見?

婆婆:她敢有什麼意見?她生了女兒我還沒找她算帳呢,就算借她十個膽子,她也不敢說什麼, 今天下午,我就讓兒媳給你們準備一桌飯菜。

05

婆婆聲音放的很大,其實她就是說給李嵐聽得,聽到屋子裡對話,母親一腳把門踹成了兩半,她萬萬沒想到女兒在婆家受到如此待遇,坐著月子理應別人伺候她,沒想到婆婆還讓她下午準備飯菜,這算什麼道理?

進屋後,母親和李嵐的婆婆吵了起來,母親一怒之下,把婆婆和親戚都趕出了家門,她哭著問女兒為什麼都不跟她說這些事情?李嵐也委屈的哭了起來,母親讓李嵐離婚,可是李嵐卻猶豫了,她畢竟剛生下女兒,大家覺得李嵐該聽母親的話離婚嗎?或者大家對此怎麼看?可以留言評論哦。

圖片轉自網路,與本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