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泰國護身佛牌的來源!

1527815358228.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各個階層的泰國人民,無論男女老少,頸間總是掛著一個或者數個佛牌,或者高僧造像作為護身之物,而且越來越盛行。一個有歷史有傳奇性的小佛像或高僧像,價值都在百萬銖以上。其中價值越高的,就越難尋覓,成為豪門收購的對象。而能夠擁有一尊或多尊百萬泰銖以上的小佛者,其社會地位必非等閑之輩。但是我佛平等,一個無家可歸的窮光蛋,同樣可以擁有很多小佛牌或高僧像。只是無世俗價值而已。本文就目前泰民族喜愛掛帶小佛牌或高僧像之風做些溯本探源的描述。

 

15278151322173.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護身佛牌的由來

其實,各地原始先民,對生命背後某些不可知的威力都有所怖畏,卻又苦找不到能與之抗衡的有效對策,只好假借另一種認為亦有某種威力的東西作為護身之物。在北碧府挽高村出土考定為石器時代的一個先民遺骸的項頸上就掛帶著650顆五彩小串珠和貝殼製成的手鐲此類裝飾物。在泰國那空沙旺、叻丕府等亦有類似的發現。

在泰東烏隆府的挽昌村,考古家亦先後挖出許多以金屬製成的手鐲、腳環以及膝部裝飾物等。不管是用金屬、獸骨、貝殼、還是石塊製成的,學者們都認為除了裝飾作用外。尚具有辟邪護身的原始宗教意義。

隨後,生活不斷改進,國家結構終於成立,而原先對「護身靈物」的信仰未曾減少;時至今日,依然盛行,只是更換了一個形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278152206648.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者悉薩·旺立婆隆認為,傳統泰族視佛為神聖之物,只宜供奉在寺朝中,不該迎如俗人宅院里。在曼谷時代以前的古老村落、宮院王府的遺址中,從未發現留有佛像。神聖的痕迹;唯後來將行宮該做寺廟者不在此限。這表示說,傳統泰族跟現在泰人對佛像的觀念顯然有別。

悉薩還肯定的說,曼谷王朝第三世王在位期間,不將佛像供奉或放置在家宅中的信仰還未曾改變。到了第四世王在位以後,這個信仰才有了變化。第四世王在尚未登基之前,曾經落髮出家長達15年,登王位后提倡科學,發揚正信,重視藝術,喜愛古玩,開啟了搜集古代文物之風,原先被棄置在各地古寺中的大小佛像、神像、供具,或完整或殘缺,大量的被運至曼谷。誠然,在第一世王在位時代,曾經在泰北各地搜集佛像,全供奉在佛寺中,不曾迎入王宮和住宅。到了第四世王在位時期,已有古佛進宮,入屋的現象。自此以後,佛像除了具有供奉的作用外,還增加了古玩的價值。這種價值是被肯定后,收藏古佛之風就越發普遍,古佛的貨幣價值也就跟著高漲。至此,一些唯利是圖,不怕因果之輩就開始進行盜竊佛像活動;古塔、古佛殿,都成為他們盜竊的目標,古塔中純金製成的佛像、供具,首先被盜走。隨後,在古塔地庫中以印模製成的佛牌,亦被挖出,而且逐漸散步到各個階層的宅院中。在《法華經》所謂「一切唯心造」的大前提下,這些出土佛牌的宗教神聖意義和世俗的貨幣價值一再的被肯定,因而就顯現出某種「靈驗」、「玄妙」的功能,這是可以理解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278154053498.jpg

 

至於有意識地大量印製高僧像,讓人民請回家供奉,或掛在項頸上,首推第四代王朝的「普陀贊尊者」。普陀贊尊者當年印模一共壓制了八萬四千個。曼谷王朝第一位僧王,稱「銅童寺僧王」(SOMDEJ WATRAKANG)的紀念像,分三次完成。

現在,一個地地道道的第一次製成的「銅童寺僧王」,最高市價可逾百萬。因為大家相信,身掛僧王神像者能夠驅邪避難,六時吉祥,謀事從政,水到渠成。當然還有其他高僧製造的,各自古塔中的非法盜出的,或由寺僧合法挖出的各種小佛牌,亦皆具有相當的貨幣價值。因此,販賣小佛牌,已演變成一種專業。在泰國各商業區,百貨公司,都有銷售小佛牌的商店。即便在鬧市區,也有將小佛牌攤放在行人道上求售的小販。這大概就是「我佛無所不在」的一個證明吧!

15278161454999.jpg